【莆田古代清官故事荟】正气凛然黄巩
【发布日期:2017-09-13】 【来源:莆田市纪委监察局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故事:

  黄巩,字伯固,号后峰,莆田黄巷(今国欢镇黄霞村)人,出生于明成化十六年(1480),是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的二十二世孙。

  明弘治十四年(1501),黄巩中举人第七名,十八年(1505)中进士,授湖广德安府推官。他为官廉洁,勤政爱民,大小案件都亲自审理,从不拖延,做到案无积牍,故被当地百姓称为“黄片时”、“黄一刻”。后来他代理孝感知县则注重发展教育,修建学舍,于政事之余亲自为学子授课,一时政声大起,多次被上司举荐。正德四年(1509),他被召入京,任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。闲余时间他仍以讲学为事,当时的尚书刘景、张子麟、侍郎张泰等都把自己的孩子叫来跟他学。

  正德六年(1511),他被调任兵部武库司,九年(1514),又升为员外郎,并充会试同考官,同年秋,又提拔为兵部车驾司郎中。十年(1515),因母亲去世,他回家守丧,三年后服除,他回到京师,适逢武宗准备北巡,人心惶惶,有些官员劝阻黄巩不要随驾北上,黄巩在书屋里题写:“茅屋石田,为生太拙,鸱夷马革,自许何愚。”最终他还是随武宗北巡,被补为兵部武选司郎中。

  武宗即正德君,是明朝第十位皇帝,他一生嬉游无度,好大喜功,贪恋酒色,即位之初,宦官刘瑾、谷大用等就专陪他嬉闹游玩,以致他不恤国事,宗社几墟。他在位的年代里,地方加重征敛,百姓苦不堪言,而一些藩王也勾结宦官,豢养敢死之士,阴谋篡位,所以他登基才五年,就爆发了河北刘六、刘七的农民起义,直逼京师。其时安化王朱真纟番也伺机以讨伐刘瑾之名起兵谋反。此后刘瑾被处死,安化王的判乱和刘六、刘七的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,但武宗并没有改过迁善,依然耽乐嬉游,昵近群小,重用佞臣钱宁、江彬,甚至自署官号,出游山西太原、大同和陕西榆林、延绥等地,所到之处动众费财,民不堪扰。

  正德十四年(1519)春,已两巡西北的武宗在佞幸江彬的怂恿下要去南京、苏杭、湖广继续寻花问柳。那时,江淮一带正闹饥荒,武宗南巡的诏书下后,百姓都怕受到骚扰,纷纷挈妻携子外逃躲避,备受流离颠沛之苦;而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久蓄逆谋,佞臣萧敬、太监张锐在司礼锦衣东厂与宸濠暗中串通,朝中局势被手中握有宣府、大同、辽东、延绥四镇兵权的统帅江彬所左右,忠臣受到排挤,眼看大明江山即将土崩瓦解,宫中百官焦虑万分,纷纷上疏谏阻武宗南巡。状元出身的翰林编撰舒芬最先联络同僚崔桐等七人联名上疏,其言辞尤为激切:

  陛下大婚十有五年,圣嗣未育,既无太子临朝,又无亲王监国,万一不测,为祸不浅,堪可忧也!且陛下两巡西北、四民告祸,今复南巡,恐百姓尽皆逃窜!臣深知言出祸从,顺旨则立可显达。但义激于心,为国家和万民计,谨冒死直谏!

  黄巩是一个勤政爱民、忧国忧民的好官,他在为地方官时,就以诚治民,先百姓之忧而忧,他有首《四月二十三日得雨》诗写道:

  一春苦旱达三月,祈祷彷徨走万家。

  忽送雷声山下过,隔林飞雨入廉斜。

  此诗写出他和百姓一样对春旱得雨的喜悦心情。后来他在入京途中看到赤地千里、民不聊生的惨象,不禁对武宗置国家社稷安危于不顾,不体恤百姓,而沉迷于嬉游发出了概叹:

  滚滚红尘里,凭谁赋远游;垂杨低拂马,溪竹暗鸣鸠。春事将无及,民劳尚水瘳;浩歌知更苦,回首汉东楼。

  当他借阅了翰林编撰舒芬的疏稿后,觉得此疏尚没有把劝谏武宗不要南巡的道理讲透彻,生怕武宗不会醒悟过来,于是又独自冒死向武宗上了《六事疏》。(经诗)

  点评:

  黄巩冒死直谏,显示他体国恤民、憎恨奸邪的正义精神。黄巩为官多年,回莆后,因家素贫,家里来客人要到领居家借米,体现他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。

  参考文献:

  [1] 经诗:《正气凛然的明兵部郎中黄巩(上)》,《湄洲日报》, 2002年。
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