铲除黑恶滋生土壤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
【发布日期:2018-09-02】 【来源:莆田市纪委监委网站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  今年7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》,明确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严防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作为督导工作重点之一。

  众所周知,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,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,是“毒化”基层政治生态的重要“污染源”。近些年,在一些农村和社区,“村霸”和宗族恶势力十分霸道猖獗,一些村干部和“村霸”身份交织,披着村官外衣当黑恶势力的“代言人”,把持、架空村级组织,一些村干部塑造自身“群众代言人”形象,煽动滋事、对抗政府,激化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矛盾。黑恶势力,不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,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,还侵蚀党的执政根基,啃噬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  近年来,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,对黑恶势力保持高压态势,开展的各种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,在社会上形成强大震慑。扫黑除恶的斗争成果来之不易,我们既要乘胜追击,扩大战果,更要防止问题蔓延、黑恶势力反扑,这就需要我们标本兼治、源头治理,一手抓打击,一手抓基层建设,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和条件,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初始状态。

  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黑恶势力并非一日而成,若不抓早抓小,关口前移,抓了这个团伙,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,永远没有尽头。必须打准“七寸”,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,逐案过筛、扩线深挖,出铁拳狠打“黑恶势力”,拔利剑直揪“保护伞”和腐败分子,确保高压态势一丝不减、查处力度一寸不让。在坚决打击的同时,我们还要夯实筑牢基层组织建设,建立长效打击治理机制。黑恶势力的出现及长期存在的原因,根源还在于有的地方管党治党宽松软,导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,被黑恶势力所渗透侵蚀。这次督导工作方案,目标指向基层治理,对我们做好扫黑除恶,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提出了基本遵循。

  积善似垒土,纵恶如弯弓。自然生态的修复需要长期过程,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也非一日之功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乎人心向背。我们开展基层治理,要着力构建“标本兼治”的长效机制,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,在换届中拉紧资格联审关口,从源头上杜绝“村霸”、涉黑涉恶等人员混入村“两委”班子。要持续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,充分发挥村党支部、村委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,规范村级组织的运行机制,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。要加快基层法制建设,提升群众法制意识,帮助基层群众树立起法治信仰和信念,引导基层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诉求,维护自身利益。唯有如此,打击在前、治理紧随、防护在后,才能破除思想之霾、行为之垢,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滋生的土壤,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人民群众一片晴天,还基层政治生态一片绿水青山。(陈丽冰)  
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