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:沈起元(1685—1763)小名传时,字子大,号敬亭,江南太仓人,诗人,清朝官吏。康熙六十年进士,选庶吉士,改吏部主事。擢员外郎,以知府发福建用。起元为政清明干练,心上挂着百性,敢担责任。著有《敬亭文稿》、《诗草》、《桂轩诗草》,另有《周易礼义集说》、《周易洗心》,《四库全书》著录。
总督高其倬令权福州,调兴化。时世宗闻福建仓谷亏空,遣广东巡抚杨文乾等往按,被劾者半,受代者争为烦苛,起元独持平。莆田民因讼互斗,其倬恐酿乱,令捕治。起元责两人而释其馀,报曰:“罪在主者,馀不足问也。”寻摄海关,裁陋规万馀金。巡抚常安有奴在关,以索费困商舶。起元闻,立督收税如额,令商舶行,白常安斥奴。自是人皆奉法。其倬奏开南洋,报可。已,复令商出洋者,必戚里具状,限期返,逾者连坐。起元曰:“人之生死,货之利钝,皆无常,戚里岂能预料?且始不听出洋则已,今听之,商造船集货费不赀,奈何忽挠以结状?若令商自具状,过三年不归,勿听回籍,不犹愈乎?”其倬从之。
调台湾。台湾田一甲准十一亩有奇,赋三则:上则一甲谷八石,中则六石,下则四石,视内地数倍。然多隐占,民不甚困。时方清丈,占者不得匿。其倬欲使台湾赋悉视内地下则,恐不及额致部诘。起元令著籍者仍旧额,丈出者视内地下则。俟隐占既清,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,赋不亏而民无累。起元在福州,以辨冤狱忤按察使潘体丰,体丰中以他事,镌四级,遂告归。
高宗即位,起江西驿盐道副使。乾隆二年,擢河南按察使。会久雨,被灾者四十馀县,饥民四走,或议禁之。起元谓:“民饥且死,奈何止其他徙?”令安置未被水诸县,给以粮,遂无出河南境者。巡抚雅尔图檄府县修书院,以起元总其事,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。立章善坊,书孝子、悌弟、义夫、贞妇名,采访事实,为章善录版行,一时风动。
七年,迁直隶布政使。大旱议赈,总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,起元力请先普赈一月,俟户口查竣,再分别加赈。有倡言赈户不赈口者,起元曰:“一户数口,止赈一二,是且杀七八人矣!”檄各属似此者罪之。户部尚书海望奏清理直隶旗地,有司违限,旨饬责。斌将劾数州县应命,起元不可,曰:“旗地非旦夕可清,州县方赈灾,何暇及此?独劾起元可也!”乃止。九年,内转光禄寺卿。十三年,移疾归。
点评:
沈起元自少敦厉廉耻,晚岁杜门诵先儒书。临没,言:“平生学无真得。年来静中自检,仰不愧,俯不怍,或庶几焉!”沈起元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官员和理学家,为官期间,注重教育和理学的传播,特别是在书院教育方面卓有成就,为张伯行、沈起元、钱大昕、冯桂芬四位著名书院大师之一。
参考文献:
[1]《沈起元》,百度百科
[2]沈起元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
[3]沈起元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