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好!是东升主任吗?这一次区里将调整一批干部,我的处分期限仅剩下不到一个月,区里征求意见时,能否通融通融……”
多年以来,我这个最基层的审理室主任接过无数个“通融”电话,电话的内容大都是请求网开一面,放过一马的,打电话的有上级领导的,战友,同事以及亲戚朋友等,对此类“通融”电话,我都一一拒绝了。我深知确定处分档次是很敏感的事,被调查人总会想尽各种办法讲人情来减轻处分档次,甚至逃避党纪处分,但我不能答应,也不敢答应,因为我知道纪律处分是纪律审查工作的最终成果,需不折不扣地执行,否则纪律审查将失去意义。虽然得罪一些人,失去一些朋友,但是,我想只要不带私心杂念,秉公执纪,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处分人,那么失去的只是少数人,而我得到的将是更多人的支持和尊敬。
近五年来,党员干部违纪案件的数量成倍地增长,案件的复杂程度也急剧增加。而我手下只有一个兵,其中艰辛滋味只有我知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,加班加点是常事。同事常开玩笑:“你是一头牛,天天都在挤奶,不用休息啊”。
我也想休息啊,可是我不敢啊。随着案件逐年呈现出新特点,案件审理最主要的就是和一沓又一沓的卷宗打交道,若是看小说、电影当然精彩,但它是卷宗,需要分辨证据真伪,分析证据是否确凿,事实是否清楚,这个过程是枯燥繁琐的。作为从武警战士转身为纪检监察战线一兵的我,只能耐住寂寞、沉下心来,认真审核每一份卷宗,对于承办的每一起案件、处理的每一名党员,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2015年初,我翻着庄边镇上院村村委会主任贪污农民种粮补贴案件,似乎已可以结案。忽然,从一张不起眼的证据中发现有个遗漏,我马上对同事小曾说:“小曾,你通知庄边镇纪委同志过来,有个关键证据需要再详细分析……”经过一番分析,最终案件通过补证,查处了一窝贪污案件。(作者陈东升,系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