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贫领域的村官腐败不容小觑
【发布日期:2018-07-15】 【来源: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  近几年,国家对扶贫资金的拨付在逐年加大,大量的扶贫资金财物被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,也勾起了一些人的贪欲,觊觎这块“奶酪”的仍有人在,村官的权力寻租机会也随之水涨船高,虚报冒领、克扣私分、挪用贪污、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,这些蝇贪虽小,但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,因此应当引起高度警觉与重视,切实加以解决。

  扶贫政策、资金、资源落地的最后一道“中转站”是村级组织,亦是群众基本情况、个人信息逐层上传的“第一道关口”,由于部分村级民主议事机构和议事制度被少数人架空,原则和标准成了个别村官的随心所欲,导致顶层设计始终难以踏实落地。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,积少成多,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,惠农政策无法落实,而且还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,严重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,其危害不容小觑!

  “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;厉民之事,毫末必去。”扶贫领域群众利益无小事,眼下最要紧的,是要从制度上厘清“村官谁管”这个症结,克服“基层办法不多”的困境,明确将村官监管纳入乡镇一级权力体系。乡镇党委要加大力度落实主体责任,对村官违法违纪绝不包容迁就,更不能以本地区有腐败案件“丢面子”而加以姑息迁就,坚决杜绝和避免搞无原则的“一团和气”,当“好好先生”。与此同时,要强化扶贫领域信息公开,加强每个扶贫项目、每笔资金的跟踪监督,消除“盲区”,封堵漏洞,管好花钱的“手”。
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‘救命钱’,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,更容不得动手脚、玩猫腻!”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,考校着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,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决心一时一刻都不能松懈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好监督责任,充分利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,拉长耳朵、瞪大眼睛,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,针对扶贫领域纷繁复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开展大调研、大起底、大公开、大围歼,抓住关键、逮住主要矛盾,牵住“牛鼻子”,找准主攻点,精准打击,坚持无禁区、全覆益、零容忍,坚持重遏制、强高压、长震摄,切实打通扶贫政策资金通往贫困地区和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更有力地啃下脱贫攻坚这块“硬骨头”,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。(陈志平)

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