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纪检监察报:得人则治,其失则危
【发布日期:2018-09-14】 【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 “得人则治,其失则危。”

  “君子进则天下泰,小人进则天下否。”

——《蔡襄全集》(宋·蔡襄)

  ■译文

  “君主治理国家,如果能聚拢天下英才,那么,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,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;如果因不得人心而使优秀人才散失,那么,国家就会出现危机。”

  “朝廷里如果能聚集众多有德有才的人,那么就能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康,如果聚集的是一群才学品行低下的小人,那么,国家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。”

  ■解读

  这两句话选自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蔡襄(1012年—1067年)的文集《蔡襄全集》。蔡襄认为,治国之要,莫大于用人,提出举贤任能除按“资序”的旧例,要求举荐清正贤能官吏。庆历三年(1043年)他与欧阳修一起联名上状向朝廷举荐姚光弼,又推荐周希孟、夏侯锡、孙甫等人,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北宋名臣。蔡襄敢于冲破封建官场嫉妒贤能的陋规恶习,善于举才、选才、识才和用才,形成他独具一格的人才观,这在九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。

  而在今天看来,蔡襄的人才观,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。从很多腐败案例中不难发现,“带帽提拔”“带病提拔”“带病重用”“突击提拔”等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。“为政之要,莫先于用人”,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,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,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。“党要管党,首先是管好干部;从严治党,关键是从严治吏”,唯有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,把忠诚干净担当的“好干部”选出来、用起来,以选人用人的好风气促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,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厚植根基、提供组织保障。(吴震 志平 整理)

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