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好“三步棋” 守护扶贫“奶酪”
【发布日期:2018-12-06】 【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  脱贫攻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,也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。然而,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,由于多种因素叠加,欺上瞒下、截留挪用,吃拿卡要、优亲厚友等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易发、多发,消解了脱贫攻坚的成果,侵蚀广大贫困群众的获得感。对于这些突出问题,必须坚决亮剑、严厉惩治。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,笔者认为应当下好“三步棋”,严惩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。

  广建收集问题线索“渠道”。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。积极发挥群众监督力量。要充分运用网站、微信、微博、电视等媒体,开辟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专项治理专栏,积极宣传专项治理的内容以及工作动态,大力营造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的浓厚氛围,让更多的人知晓。同时,向社会发布公告,引导、发动群众通过电话、来信来访、微信平台等方式举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。要从平台创新中“挖”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,推进“互联网+监督”平台建设,创新开展“互联网+党风廉政监督全覆盖”的监督模式,聚焦扶贫领域问题,深挖贪污侵占、虚报冒领、优亲厚友、吃拿卡要等问题线索,着力破解“单打独斗”困局。同时,要主动变“群众来访”为“干部下访”,深入基层、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,认真了解群众诉求,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第一手资料。要从专项巡察中“查”。要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察工作重点,聚焦扶贫领域以权谋私、滥用职权、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、扶贫工作推进中履职不力等方面问题开展专项巡察,深入基层找线索。

  打出问题处置“组合拳”。整治扶贫领域“微腐败”,必须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。一般问题线索要限时“快”办。涉及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线索,要做到优先受理、优先处置、优先办结。对“问题单一、指向明确、职级较轻或个人诉求”类的问题线索,实行快查快结快回访。对基层纪委查办的问题线索,一律明确办理时限,定期对信访台账进行比对和梳理,对临近办结期限的进行督办预警,对超期办理的下发督办函,对问题较重的进行约谈问责,突出强调一个“快”字。重要问题线索要直查即办。要对问题线索实行清单化管理、台账式处理,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进行梳理甄别、科学归类。对重要问题、敏感线索,统一纳入到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线索台账中,进行登记管理,并对线索来源、受理时间、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举报的主要内容、线索的移送转办情况进行登记,防止问题线索遗失、泄密、重复查处、久拖不决等问题发生,及时予以处置。复杂问题线索要聚力合办。对问题复杂、牵扯较多、金额较大、事实隐蔽等复杂疑难线索,单靠纪委监委一家“单打独斗”收效甚微、难起作用,要加强与司法、检察、公安、财政、审计、扶贫等部门沟通联系,建立联动协作机制,广泛凝聚工作合力,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。

  用好责任追究“撒手锏”。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,形式五花八门,群众深恶痛绝,必须严惩处、严问责。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发生,根子在于少数干部纪律意识缺位、价值观念错位等,但也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责任缺失不无关联。要严格实行“一案双查”,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、铺张浪费、挥霍扶贫资金,以及弄虚作假、搞“数字脱贫”等问题的,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,也追究所在党委(党组)的主体责任、纪委监委(纪检监察组)的监督责任。以责任连带的形式推进责任落实、工作落地。通报要常态化。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典型案例,要通过印发通报、网上曝光、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和新闻发布会等,建立常态化、长效化的通报曝光制度,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、教育引导和释纪说纪作用,释放违纪必究、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,让群众知晓,干部敬畏,深化知止、收手的氛围。(黄滨)
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