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廉政史鉴]谁是福建第一位武状元?
【发布日期:2018-12-25】 【来源:福建日报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
  有人说,南宋时期的将乐人汤鸴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。这个结论与史实不符。其实,早在北宋熙宁九年(1076年),福建兴化军兴化县清源西里(今属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)人薛奕就中过武状元,比汤鸴早了75年。

  据明《八闽通志》载:“薛奕,字世显。兴化县人。利和之从子,时同郡徐铎亦擢进士第一,神宗赐诗有‘一方文武魁天下,万里(四海)英雄入彀中’之句。”明《闽书》也载,“薛奕,字世显,利和从子……熙宁间武举第一”。

  明《兴化府志》、明人周华的《游洋志》、清人廖必琦的《兴化府志·莆田县志》等志书都有相同的记载。另据今人陈光辉、席凤宁主编的《中国状元大典》称,唐代的武状元于史无证,没有一人留下姓名,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可考的武状元就是薛奕,在北宋一代,也仅有薛奕一个武状元名留史册。

  薛奕(1049年—1082年),字世显,他出身于书香门第,武术世家。据史料记载,他的先祖薛令之,字珍君,长溪县(今福建福安)人,唐神龙二年(706年)“始以闽人登进士第”,是福建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进士,在朝廷任左补阙兼太子侍读。薛令之的第六代孙薛廷辉任莆田县百丈镇将,因而就在百丈镇安家落户。薛廷辉的儿子薛峦,字山甫,宋“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举进士,邑人登第自公始”,是兴化县第一位进士,官至殿中丞。

  薛峦的孙子薛利和,字天益,宝元元年(1038年)登进士甲科,先后担任春州、潮州、韶州的知州,累迁屯田员外郎、广州通判。元祐二年(1087年),他以中散大夫致仕,封河东伯。逝世后,被朝廷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。他有5个儿子,分别以父官荫补为寿阳知县、供备库使、承议郎、朝奉郎、朝请大夫,是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。

  因薛利和得子较晚,薛奕(薛利和哥哥之子)从小就过继给叔父,他随四处为官的叔父走南闯北,增长了许多阅历,从小受到良好教育。薛利和将薛奕当作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看待,对他要求非常严格。鉴于宋王朝立国后战事不断,薛利和看他身材魁梧,聪明过人,就聘请名师教他读书练武。薛奕学习十分认真,经、史、子、集,悉心苦读;刀、枪、剑、戟、棍、棒、槊、鞭等,样样精练,成为当地有名的文武双绝的才子。

  北宋以前,封建统治者大多重文轻武。自女皇武则天兴武举以后,虽然不断举行武举考试,但一直没有像文举考试那样钦点状元。到宋神宗时期,鉴于周边辽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,神宗皇帝对武举考试十分重视,想从武举考试中发现并擢用一批军事人才。熙宁八年(1075年),朝廷设立武举绝伦法。凡是武举人步射两石弓,马射九斗弓,谓之绝伦。此时,薛奕的步射、马射都达到了绝伦法的要求。

  当时,宋朝的科学家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访使,他曾在定州详细了解当地的山川形势,并以木屑、面糊、熔腊制成西北边防立体地图,受到朝廷的重视和推广。薛奕也模仿这种方法,制作了西北地区边防立体地图,潜心钻研,为今后奔赴边疆保家卫国做好准备。

  熙宁九年(1076年),朝廷同时举行文举和武举考试。薛奕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,千里迢迢到汴京(今河南开封)参加应试。他原来是贡士的身份,入京后,向朝廷上书,请求应试武举。像进士科一样,武科考试要求非常严格,也锁试于礼部贡院,考试时搜身上锁,考纪严明。在贡院文考时,举凡孙吴韬略、行军布阵,薛奕都能对答如流;在校场比武时,他英姿飒爽,骑高马,拉硬弓,五矢五中,箭箭射中靶心。尤其是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,他力挫群雄,勇夺第一,成为一个名符其实、文武全才的武状元。这不仅是莆田人的骄傲,更是福建人的自豪。

  有意思的是,在同年的文进士科殿试中,距薛奕家乡仅数十里的邻邑莆田县的举子徐铎,被宋神宗钦点为文科状元,当皇帝得知薛奕和徐铎同属福建路兴化军时,不由龙颜大悦,抑制不住以科举网罗人才的兴奋与欢喜,特为二人赐诗,诗中有句云:“一方文武魁天下,四海英雄入彀中。”表达了当朝天子对莆田人夺得“一科两状元”的赞誉,至今仍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。

  在我国科举史上,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,并不鲜见。然而,同一科文、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。有史可查的,这种情况仅于熙宁九年出现过一次,这便是福建兴化军的武状元薛奕和文状元徐铎。

  大魁天下后,薛奕被授予凤翔府兵马都监。凤翔府在关中地区,府治天兴,都监掌管本府军队的屯戍、训练和边防事务。他恪尽职守,不久升迁正将。将是禁军的编制单位,将下设部,部下设队,一将兵力一般有几千人,少数的将达万人。正将是将的最高长官。薛奕治军严谨,又善于处理军民关系,因此在凤翔府一带颇负盛名。

  风翔府所辖的地域比较宽广,包括现在的陕西、甘肃、宁夏一带。宋初,这里是边陲地带,与西夏相邻。西夏人擅长骑射,经常侵犯宋国边境,宋廷在西北边境长年驻扎数十万军队,与西夏国相对峙。虽然庆历四年(1044年),北宋与西夏重订和约,但西夏虎视眈眈对宋国西北边境的威胁并未完全解除。

  宋神宗即位后,立志改变国家的贫弱状态,任用改革派王安石,实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。在军事上,首先在西北驻军中实行“将兵法”,选用武艺高强的军官负责教练军队,提高军队的素质和作战能力。作为武状元的薛奕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往凤翔府的。薛奕除了加强部队的训练外,还在自己负责的防区内修筑堡垒和道路,加强防御,使西夏军队不敢轻易来犯。

  元丰四年(1081年),宋朝廷乘西夏内变之机,发动规模空前的五路大进攻。宋大军在米脂寨击败西夏8万军队,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。次年8月,宋神宗接受给事中徐禧的建议,在银州东南筑永乐城作为银州的治所,图谋攻占西夏的横山地区,进逼夏都。9月,永乐城竣工,朝廷赐名“银川寨”。永乐城的建成,对西夏构成很大的威胁。为此,西夏倾全国之力,集结兵力30余万攻打永乐城。宋军以精锐部队出战,却溃败而还。不久,永乐城陷落,徐禧、内侍李舜举、大将高永能等被杀,宋军阵亡1.2万余人。

  在“银川寨之战”中,薛奕当时隶属大将高永能麾下,负责永乐城东面的防务。因为统军副帅徐禧不信任高永能,从中作梗,致使高永能部溃败。薛奕为力挽危局,仍带兵坚守阵地,指挥部下打退夏兵的多次进攻。在一次巷战中,他身先士卒,力战数敌,最后因寡不敌众,被流矢射中头部而壮烈牺牲,年仅34岁。宋朝廷为表彰薛奕为国捐躯的功绩,诏赐他为“防御使”。

  薛奕的儿子薛安靖以父军功补官。薛奕为国尽忠的事迹对其家族影响很大,靖康元年(1126年),薛安靖升任河北制置使,金兵大举南下,京城失守,北宋亡国。金兵拘掳薛安靖的儿子作人质,命安靖知海州。绍兴五年(1135年),薛安靖乘隙杀死守将王企中,率部航海回归南宋。此举对刚立国不久的南宋小朝廷来说,不啻是一副强心剂。高宗赵构十分高兴,特派使者持诏书奖谕,赐予金带,及会稽田10顷,并授予武节大夫、荣州刺史兼阖门宣赞舍人,知全州,还将宗室女子嫁给他为妻,将他的事迹交付史馆编录。

  薛奕的后裔繁衍颇盛,据方志记载,在明朝初年,由于兴化县一带多次发生灾害和瘟疫,薛氏后裔举族迁居仙游县枫亭。而薛奕的出生地现已无薛氏后裔居住,薛奕墓尚在涵江区大洋乡孝池村附近山坳里。(林祖泉)


分享至